形大破象军的战法,我军继续死守此处已无意义,不如退兵到惠州一带,依托东江平原广袤之处,再寻机与越贼决战——这些都是潘大帅的原话,标下不过转述而已。”
东江便是珠江三大支流当中,最东边的那一条了,那江发源于赣州和梅州之间的大庾岭中,沿着梅州、惠州至兴王府汇入珠江主流。因为东江水势浩大,所以惠州地区方圆两三百里倒也可以寻得岭南少见的大片平原地带,一直阡陌连绵直达兴王府,是岭南最为富庶之地。
潘崇彻的意思很明白:既然已经弄清楚了此前揭阳江一战,南汉军的象阵是如何输的,吴越军是如何依托地形优势,因势利导废掉了南汉军象阵冲锋优势的。那么,换一个战场,避开吴越人如鱼得水的山地战,把战场拉到惠州平原上来,拉到一个可以彻底发挥象群集团冲锋的地方,不就是两全其美的办法了么?
这就好比后世一支装甲部队和一支山地战部队交战,山地战部队肯定希望在山地丛林乃至城市战地形作战,而装甲兵部队自然希望大平原决战。如今拥有象群的一方,就好比是站在了装甲兵部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只不过,要想发挥这个自主选取主场的优势,必须放弃一些不怎么重要的外围领土,仅此而已。
至于潘崇彻说的第二点理由,诸位看官一开始可能看不明白,这里便需要说明一个情况——岭南刘晟、刘鋹父子二代都是穷奢极欲之人,地方府库积藏时常紧张,更没有建立过类似于北朝的“常平仓”制度,所以到了每年夏粮、秋粮征税之前的时候,府库钱粮都已经比较紧张了。
以岭南的炎热气候,其实原本正月里下种水稻,也是可以正常成长的,但是奈何如今南汉人口中的大多数,都是唐末年间迁徙来的,不是岭南本地人——因为870年代的时候,黄巢大军路过岭南的时候,光是在广州就杀了、吃了20多万人,整个岭南为之一空。如今岭南的人口,多是黄巢离去后、大唐灭亡前者30年因为中原战乱重新迁徙过来的。
所以几十年来,这些两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