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越沧海 > 第二十三章 唇齿互换

第二十三章 唇齿互换(4 / 5)

对于新钱总归是有些抵触的,你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无数百姓一听到“大钱”两个字就直接看都不看,那么,新钱的推广无疑还是要打折扣的。

但是,新铸的钱,第一批就上贡给后周朝廷,情况就不一样了——吴越是来进贡和赎买的,进贡的东西,你总不好嫌差不要吧?要了之后,又本着对大钱不信任的惯性,只能是朝廷一拿到就用出去,通过各种政府工程和政府采购的机会。因为花钱的是朝廷,百姓就算暂时不信,也不敢拒收,一来二去,这批新钱便马上被强制进入流通领域了。

钱惟昱在湖州的钱监,只要熔铜的来料速度够,水力轧机一开起来,每次轧一版就是近百钱,舵轮传动的锤头和辊子,一个时辰可以轧上千下,所以每天都能造出百万枚、上万贯的新钱。生产效率实在不是一般的高,最后还是刷蜡、硝酸银置换反应等环节成了瓶颈、那些环节所需工匠人数又多,还赶不上轧机的效率,以至于每条轧机生产线十二个时辰两班倒的情况下,只能实际出钱七八千贯。

一天就有七八千贯新钱投入市场,渗透速度不是一般的快。在后周朝廷做了强行推送的恶人之后,仅仅不过十天半月,市场在被逼接受的情况下,终于联动起来——新钱窝在手上的人,不得不想办法挖掘吹嘘新钱的好处,以便自己可以用出去。一来二去,本来就有划时代质量、足料、而且工艺先进无法伪造的新钱,便真正被市场接受了。

……

在后周、在南唐,“吴越通宝”马上成了流通信用最好的铸币,虽然一两文钱的小东西还是只有用各国自铸的小平钱交易,但是只要是几十文上百文以上的中等交易,几乎是有吴越通宝可用、就会接受使用吴越通宝。

那些原本需要用几匹绸缎、绢帛作为支付手段的中等额度贸易,如果没有银铤可以使用的话,商人们如果有吴越通宝,也会倾向于使用吴越通宝,除非交易量再增大、光用绢帛支付就需要几十匹锦缎、上百匹绢帛的大额贸易。这种情况下,吴越通宝因为目前存世还不多,加上铜钱

最新小说: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替嫁太子妃 南城亡事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城南政北 不许招惹阴湿男鬼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1937:我的玩家是第四天灾! 东宫娇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