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的倭人所不同之处,无非也就是这些汉人海商可以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罢了。
总之一句话这个季节,没有人出远海。传统中式硬质竹篾编制出来的硬帆虽然有一定的逆风角航行的能耐,不过配合这个时代落后的帆桁索具槽船设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要想驾着海船在九月份前往高丽或者日本确实殊为不易正如吴越大海商蒋衮的经验,往返日本的最好时节是冬夏两季,往返闽广近海的良机才是春秋,时序不当的话,只会事倍功半。
除了日本和高丽之外,吴越之地的海外贸易伙伴又不多,闽广等地因为战争和如今和吴越的贸易往来减少,所以这个时令自然没什么人无利起早费那个事儿了。
当然,既然说了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么就说明意外还是客观存在的。
一艘外观披练简洁的帆船在碎浪轻风的海面上轻盈地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形,如同游鱼一样灵活地走着钝角z型航线。两根桅杆的桅顶和前后飞上寥寥几个支点,撑起了三四张约摸几十平米的上缘斜纵帆。在水手的操作下,斜轻易地左右调动,最大程度地配合着船只抢侧风的姿态。
帆,依然是中式的硬帆,但是形状却有些不伦不类,至于上面的操帆桁索,如果有南汉国之地跑船走海的行家看见的话,说不定会一眼看穿那不是黑衣大食国人的船上常用的操帆桁索么?连那船体,虽然大体上看还是福船,但是又有了些黑衣大食海船的特征,比如这些船的船头,就是如同大食船那样呈尖头劈水的形状,而不是传统福船惯有的梯形船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只是一个减小航行阻力、强化转向性能的的小小改动,但是要做到这一点,至少说明造船的船家在船板木材的弯制能力上又有了明显的提高。
那艘怪船的船尾,站着一个踌躇满志的束发少年,手持罗盘看着脚下快船拖出的浪迹,心中思绪万千。虽然年纪还小,但因气度略显雍容,身材也因为营养好,相较于同时代的穷苦人家孩子来看要大一些。不明就里的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