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所以,自然而然地,便可以随时发起攻击。这样以来,应该说,攻击成功的可能性,应该更大一些。
是的,一直以来,刘青山都知道,在战场上,战机瞬息万变。用固定的战术,固定的手段,固定的阵法,固定的观点,来应对战场之上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那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愚蠢得做法。是的,确确实实就是如此。曾经的时候,刘青山知道,自己可是非常推崇一种防守反击的作战方式,也非常地推出一种无名阵法。然而,在很多的时候,在很多的情况之下,那种方反击的作战方式,还有那种自己非常推崇的吴明阵法,并不一定能够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所以,从那时起,刘青山就明白,在作战的过程之中,万万不能够,只是抱着一种学说,来指挥所有的战车作战。一定就根据战场上的形式,灵活处理所出现的情况。只有这样,才算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家。现在,摆在刘青山面前的情况,那就是,既然敌军,已经采取了这种非常独特的作战方式,(很明显,敌军的这种非常独特的作战方式,说白了,这就是,隐藏实力,迷惑对手,仿佛等待时机,致命一击。)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自己,对敌军牵着鼻子走,那么,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基金会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这一个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时间的时间,来对自己的基地发动一次突然袭击。而且,刘青山可以肯定,一旦敌军开始攻击,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它将会投入所有的作战兵力,给自己来一次大决战。胜负,就在那一次大决战之中。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刘青山决定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不单是采取防守反击的作战手段,而是积极当打出去,将自己的阵地,向着敌军的基地方向,至少要推进五十千米。这样以来,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因为自己的阵地距离着敌军的基地更近了,所以,自己更容易掌握敌军的具体动向。包括敌军的基地建设战力生产,作战单位的部署,以及其他的一些事项。然后,自己再根据这些数据,调整自己的部署,做到有的放矢。就这样,刘青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