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删减的的内容,除了因为尺度的关系外,剩下大部分删减内容都是关于背景的介绍,毕竟老外对华夏的历史可不了解。
或许在他们眼中,匈奴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做出简单的陈述。
说白了还是代入感,国内观众很容易就把匈奴代替成反派,但鬼佬不成。
毕竟他们的祖上也是靠着抢劫发家致富的,很容易代入侵害者的角色,屁股坐歪。
二胡悠扬的旋律响起,配合大银幕上漫天遍地出现的汉军援兵。
这一幕在国外,鬼佬只是觉得爽,但在国内的现场,很多人直接感到哽咽。
这种家国情怀,是文化里传承的风骨,是刻在DNA里的血脉。
将士死命守国门,国家则不抛弃不放弃,双向奔赴才更令人动容。
“十三壮士归玉门。”
…………
“啪啪啪~”
“咻咻~”
电影结束,掌声与口哨声齐鸣。
这其中既有对电影的支持,也有对那段历史的骄傲。
国人是充满着家国情怀的,特别是当国家不断的变强,更是迫切的需要文化认同。
所以当鬼佬嘴里说着半生不熟的“你好”,就成为最简单的财富密码。
在这种情况下,满足虚荣心的方式无非就是两种,由内而外或是浮于表面。
《壹十三》做为一部电影,无论是从立意还是结尾,都能满足人心底的那丝家国情怀。
相比于《英雄》略显悲壮的结尾,《壹十三》同样的悲壮,但悲壮之中还有希望。
很明显这是符合观众的心里预期,悲剧式的结尾虽然可以升华主题,但观众不爽啊。
现阶段大家的电影审美还蛮小白,《英雄》就如同一颗包装华丽,想象力极其丰富,画面镜头特别美丽的……一坨屎。
说屎有些夸张了,但它绝对算不上一颗糖。
老谋子的根本问题就是没有好好考虑观众想要看什么,还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