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停停走走,一天下来,往往连三十里都走不到,如此缓慢的龟行速度,即便半年都未必能走到柳河。
只过了两天,赵禹就受不了了。
如果他是出来游玩的,那倒也没什么。他还能观赏沿途的风光,关键是他现在是要回家,归心似箭,恨不得背生双翅。一下子就飞回柳河的皇宫里,哪里还能忍受得了这样的速度?
赵禹派人将楚连瑜找来,时间不长,侍女把楚连瑜带了过来。
见到赵禹,楚连瑜整了整身上的官服,上前施礼,拱手说道:“下官参见大王!”
“爱卿平身!”赵禹身子下意识地前倾,向楚连瑜连连摆手。
“不知大王找下官前来有何贵干?”楚连瑜满脸不解地问道。
“楚爱卿,现在我们一天能走多少里?”
楚连瑜回道:“回禀大王,现在一天的行程为三十里。”
“也就是说,我们离开建康这些天,还没有走出百里?”
“是的!”
“那我们又要什么时候才能走到柳河?”
楚连瑜认真算了算,小心翼翼地回道:“按照一天三十里的行程来算的话,需要二百二十五天方可抵柳河。”
赵禹闻言差点气笑了,他要听的哪些是这些,楚连瑜还给真自己算出一个具体的日期来,他说道:“楚大人,难道就不能加快行进的速度吗?非要拖那么久才能抵达柳河吗?”
楚连瑜满脸的无奈,说道:“大王有所不知,并非下官不想快点抵达柳河,而是实在没有办法啊!”
赵禹不解地问道:“为何这么说?”
楚连瑜说道:“这次去往柳河,朝廷的大人们都是举家迁移,个个都带有大批的家眷和大量的物件,单单是装货的马车就有成百上千辆,而且其中还大多都是金贵又沉重之物,下官想加快行军也快不起来啊!”
这一点倒是赵禹没想过的,回想一下,也正如楚连瑜所说,朝廷大臣们拖家带口的,确实是个大累赘,很大程度上拖累了行进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