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位长辈。他年岁长,自身也德高望重,更于韩家有交谊,所以此时才敢在韩侂贵烦恼时提出这个可能使他更加不悦的建议出来。尽管朱强也是思量再三、也才敢鼓起勇气张这个口的。华夏民族是个素重恩义的民族,是故才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谚语。同样是报答恩义,只不过韩家是报向宋室,而朱强则是报向岳氏。朱强出身于南方一个著名的豪商之家,其父以海运致富,虽不敢称富可敌国,但说富甲一方却也绝不为过。少年时的朱强也有着如同所有纨绔子弟们一样的毛病,不免声色犬马,年少荒唐。除了经常会向家里聘来的武师保镖们学习些棍棒拳脚外,即无心于科举功名,也懒得接理老父的经济营生之业,整日里只管和一群狐朋狗友们喝酒打闹,有一次终于闯下大祸!在青楼之中为争风吃醋而与人争斗起来,他酒后失控,竟将对方的人重拳打死,却不想到这位被打死的人恰巧是朝中某高官之独子,那高官誓言非要将他千刀万剐,以命相偿不可。无奈之下其老父散尽家财,上下通融,才为其换了个充军戍边的刑责。到了边关后,朱强也是懊悔不迭,但本来依大宋律,他终生都无法再返家看望亲人,非但要老死在边关军旅,而且一生都普升无望,索性破罐子破摔,在边军之中也不服管教,成为了人人见了都想绕道走的刺儿头。直到岳飞为抵抗金人的入侵,到边关整顿军务时才将之收服,遂破例调入岳家军中。后来朱强便在岳飞帐下听调,因其做战勇猛,在战场上敢于拼命,渐渐积累下不少功勋,从一名普通的步卒,普升为一名阶级为从六品上、担任营校尉的中下级军官了。风波亭冤案之后,奸相秦桧为了怕岳飞余部为之报仇,便对其帐下很多将士进行了打压和拆调,侥幸朱强因官职品轶还不算高而躲过一劫。此后继续活跃于抗金的各个战场上。隆兴年间的北伐之时,以其老迈之躯还勇与数十名青壮军官一起争抢先锋而受到太上皇的称赞,一度传为佳话,至绍熙初年,已经是累功升迁至柱国将军、开国子的宿老名将了。从一名本是待罪之身的边军,到身着朱红官服、玉带金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