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高汉的腹黑是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人家兵家的人根本就没有造反的心思和准备。
“其实我们兵家与其他家不太一样,除了师承的以外一心以书悟兵的也算,并不成体统,只是自认尔。与公子交厚的皇甫惟明将军也是兵家之人,正是他和李唐公子对我说起公子之事,我才敢冒然与公子交心。”
“可被他吓死了。”高汉长出了一口气,稳了稳扑腾扑腾直跳的小心肝,说了半天这兵家的人到现在就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散人嘛,何必弄得这么神秘?
“自太宗以来,上面对兵家之学管控极严,兵书之类的少见于世,我等皆是家传才偷偷学得一二,哪敢公然研读。”
鲜于叔明的解释让高汉明白了,大唐初期官方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怕造反。
“不过,武周之时又倡武举,兵家之学渐显,当朝大家圣明,兵家才有所暗兴。我们这些人虽无组织,但暗中通联、互议所学还是有的……”
至此,高汉才算明了,这兵家到现在就是一群“闷骚”,多存于武将,但并非所有武将都是兵家传人,也并非只有武将,象鲜于叔明这样的精研理论的也算一个。但总体上只有被他们这个小圈子承认了的才算正式成员,平常也只敢偷偷学问,不敢大张旗鼓引来猜忌。
“不敢公开自己的主张,你们过的还真辛苦。放心吧,早晚有一天,会让你们兵家大放异彩的。”
高汉模棱两可的话让鲜于叔明误会了,以为他说的“早晚有一天”便是大同之时,连下不禁激动莫名。
“真有那一天吗?我能赶上?”
“……”想想安史之乱,高汉肯定道:“一定能赶上!”
这两人窃窃私语,所问非所答、误会加误会,谈的不亦乐乎,耳朵灵便的汪子华在后面听得都快笑抽了。
队伍前面的章仇兼琼频频向后张望,对相谈甚欢的两人很是羡慕。
“失策呀,要是一见面就把身份直言相告,必不能让两位公子对我起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