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快说,他、他到底是谁?”
白古经尤自愤愤地丢出一句:“高句丽皇族后裔,安西都护府治下,游击将军——高仙芝!”
高汉忘了自己是怎么从师傅面前离开的,只知道现在身上的压力很大,大到让他有种窒息的感觉。身世都已经明了了,家仇师恨是必须报的,按照师傅的说法却还不能急于一时。但是,现在让高汉更加头疼的是高仙芝的事。
高仙芝啊,大唐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将,为大唐征战西域,开疆安邦战功彪炳史册。然而这么一位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历史名将却最终惨死于大唐的猜忌之下。其中是有小人作祟,但最主要原因却是因为他非大唐眼中的唐人,而是北方少数民族高句丽皇族遗脉。
真不知道本身就有少数民族血脉的唐朝皇帝哪根筋搭错了,失去了天可汗的自信和气度,勇于自断肱骨。以前的高汉虽然不咋地,但爱国之心不比别人稍差,每每读到大唐这段由盛转衰的历史时都恨不得把唐明皇从书里揪出来暴打一顿。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直是汉地正统人士口伐笔诛异族的口号,这在汉族形成初期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无论何时,保持一定的民族警惕性是必要的,那也是一种民族智慧。但时代在发展,原世的历史证明偏执而狭隘的民主主义是非常可笑和可悲的。历史上就没有一个纯种种族能够一直保持纯正地正常发展到下去,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高句丽不是高丽,真要论证的话,高句丽这个民族的起源恐怕至少得上溯到殷商以前的中原地区,族源中也有炎黄血统,叫高句丽不过是民族迁徙、融合的结果。以东方世界的历史发展来看各个民族都是同一个锅里的料,分出某一部分来单独强调其纯净性都毫无意义。
拥有原世开放思想的高汉强烈鄙视历史上各种自毁长城的笨蛋,也不愿在民族性这个问题上纠结。高汉现在只想给高仙芝一个善终,毕竟这一世身上有他的基因,而想让高仙芝得善终,又要一报家仇,这中间所要做的就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