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凭什么?
凭什么伦敦大学的就高人一等?
两个人的工作还都是差不多的,这种事情太常见了。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可两人都是文化人,周先生呢?本人也觉得没什么,毕竟陈源花那么多糟钱去英国留学,投资大,收益高,也算是合情合理。而且他的稿费收入也不少,每月算下来,经济上的差距不是那么的大。
可让人糟心的是,陈西滢还时不时的秀优越,这种装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很是拉仇恨值。
可实际上,这次他们的骂战,并非是因为两人在日常中的不满,也不是因为双方的关系本来就不和睦而引起的。而是两人中一个是逼不得已,一个是太过随意造成的。
历史上,陈西滢和周树人教授之间的骂战源于‘女师大风潮’,之后彻底引燃两个人怒火的是‘三一八惨案’,周树人教授还为此特意写了一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从此掀起了民国第二次反帝反封建运动的**,而这些都是后话。
按理说,民国十三年的燕京,虽然周树人和陈西滢两个人都互相看不顺眼,可并没有太多的冲突。
引燃两个人导火索的诱因还没有彻底出现。
可是,他们这对天生的‘冤家’还是碰头了,并开始针对对方的人品、道德开始攻击。其实引导他们意见不同的原因很简单,周树人教授是青年人的领袖,在学生中威望无人能及。从南北证据的对比,ZJ近些年的发展成就,工业化,教育普及化等引起的对比,让年轻的学生们看到了希望。
民国的学生生在一个躁动的社会里,渴望变革,渴望通过变革让民族强盛。可残酷的现实让他们仅仅崩溃和绝望。从立场上看,周先生之站在学生这一边的,性格激进,对现实当局非常不满。而陈西滢却站在对立面,这和他多次调侃学生运动不无关系。
而ZJ的施政方略,让民国的年轻人们看到了希望,国家强盛的希望。
一个地方政权可以通过财政的扶持,银行的支持,逐渐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