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
至于工业,农业国想要爆发出战争潜力,增加经济硬指标,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三个点:重工业,军工业和能源工业。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三个指标:钢铁、煤炭和电力。
这三个指标上去了,没理由工业发展不起来,没理由战争潜力不深厚。战争打的就是消耗,而钢铁和能源就是消耗的资本。
就算重点发展这些东西是个错,结局也不会坏,至少以备战为目的来做的话,反而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好处。对于这些,王学谦都是藏在心底,想的透透的,谁也别想蛊惑他。发展海军?费力不讨好的事,在任何相对和平的时期做不是不可以,只要国力允许,走向海洋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可是在民国,这就是败家,就是舍本逐末。造一艘战列舰的钱,日本建造一艘长门号战列舰,花了1200万美元,都够训练50万预备役民兵的了;海试完成编入海军总花费高达2000万日元,又够训练50万预备役民兵.里里外外多了100万军队,还要战列舰干什么?
就王学谦的心思,二十年之内,民国就别像添加一艘吨位在3000吨以上的巡洋舰,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根本就不可能拉近和日本海军的差距。当然,这需要一个前提,民国由他做主。
不过这样的心思要是让陈绍宽知道了,肯定心里要拔凉拔凉的,想要叛变的心思恐怕都会有。
可王学谦不会管,他之所以会对潜艇感兴趣,是因为眼下的潜艇,或者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至少三十年左右,潜艇都不是一种攻击武器,而是一种防御武器。是近海防御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民国南方最为重要的几个经济区,海岸线周围多岛礁,容易潜艇隐藏。只要对航线拥有足够的威胁,让敌对国家的海军紧张起来,潜艇的作用就已经体现了。这样的潜艇不需要航行数千公里,去遥远的深海,就在近海趴着,等待猎物撞上来就可以,说是撞大运也好,说是守株待兔也罢,反正发展大型潜艇对王学谦来说也是鸡肋。
和海军的大型战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