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民国的政治有点特别,在家里的时候,窝里斗,凶地很,争家产似的摆出一副不死不休的样子,谁也不服谁。可一旦外人干涉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内战几乎都停止了。所有的军阀和政客们突然一下子觉悟提高,似乎都想要做民族英雄。
且不说这些人是否真心,可有点是不容忽视的,民国各地交战的军阀都停战了。其实英国人想要调停民国的内战已经有些年头了,可惜都一直没有效果,没想到他们突然出兵之后……民国各地竟然诡异的一片和平景象。
不仅如此,有些距离上海比较近的地方军政大员都表现出了一致对外的口气。反正不用他们出兵,说的那个话叫敞亮,恨不得和英国人同归于尽似的。在民国,这叫人情,要还的。可是英国人确实不懂,康斯丁爵士瞪着快要变形的眼珠子,琢磨了很久,才明白过来,自己和代表的大英帝国已经不知不觉之中站在了整个民国的对立面。
康斯丁爵士发现以前很好用的威胁手段,似乎不太好用了。可真要开战,他真的不敢。
他哪里知道民国的督军们的心思:要拼命了,谁也靠不住。
可说漂亮话,一个比一个响亮,就怕语句惊人不罢休。
比如孙传芳就在安庆动员安徽军队,支持上海的反英行动。还信誓旦旦的声称,安徽军队数万将士随时随地都准备南下支持可能发生的战乱。但是懂心思的知道,这位打的是被卢永祥占去的蚌埠的主意。
河南的冯玉祥也舔着脸发电支持,只不过这家伙的动机有点不纯,似乎字里行间的意思是想来调停。他要站出来的话,估计没人会给他面子。
好吧,冯玉祥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出风头的人,他以为自己信仰基督教之后,就应该和洋人是朋友了,洋人就会给他找个面子?送点好处给他们什么的。要说他投靠洋人,他真做不出来,他就是说几句漂亮话,来占便宜的。可惜这样的伎俩用的多了之后,已经不太好使了。就冯玉祥的性格来说,他是一个独裁,暴虐,甚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