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章炳麟决裂,和黄兴决裂,最后连曾经追随者也以兵变对他。他也迷茫,人心的善恶实在难以让人看透。
识人不明。或许一直是他最大的缺点。等到他醒悟过来的时候,他却蓦然发现,留给他实现理想的时间不多了。
他快六十岁了。
很少有一个政治首领,在花甲之年,还没有一片稳固的根据地。没有,他一直没有这样一个大后方。
年龄成了他最大的敌人,甚至超过所有政敌的威胁。
人死政息的道理不用别人对他解释,他自己都很明白。看袁世凯,还有之后的北洋政府就知道,一代不如一代的悲哀。让他内心的紧迫感与日俱增。他希望在死亡来临之前,看到他的政治理想在华夏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蔓延全国。
于是,他在政治态度上,开始转变。
最近几年里,除了对陈炯明的态度是无条件的索取之外,他对待其他的政治势力都是容忍,包容,甚至是毫无底线的拉拢。这种无原则的退让,妥协。还有毫无原则的放弃本心的作法,却是让不追随者开始迷惘。似乎原先的那个孙大先生不见了,坚毅、不屈、顽强的对抗一切公正,藐视顽固势力的强大。却悍然发起挑战。
和皖系结盟,放下和段祺瑞之间的仇恨。
和张作霖结盟,谁都知道张作霖靠不住。
……
这让多年来不离不弃,一直追随他的人们开始反思,似乎在那个地方错了。
为了所谓的革命胜利,不择手段?
这个理由实在是不太好。就算是换来的胜利,也恐怕不会是甜美的,反而是酸涩苦楚居多。
很多部下开始怀疑,就算是对政治一知半解的人也开始反思,孙先生的结盟手段似乎并不会帮助‘国党’有实力上的任何提高。反而会因为复杂的关系,让原本还算齐心的内部,出现裂痕。成为‘国党’前进道路上的掣肘,阻扰‘国党’前进的步伐。随时随地可能来临的出卖和叛逆,让‘国党’内部所有人的精神变得脆弱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