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认为,梁启超是一个很好的对象。
说起梁启超,就不得不说他和‘国党’之间的隔阂,或者说仇恨。主要还得从十五年前说起。当时在日本,华夏的留学生总数已经超过了3000人,甚至更多。这些人是整个华夏的希望种子,是精英阶层的一份子。按理说,梁启超等人是坚定的保皇派。是改革派,在清朝还是皇帝为元首的时代,是不该被驱赶去除,在国内成为通缉犯的。
很不幸的是,清朝末年,皇帝说的话,不算数。
牝鸡司晨也好,遮云蔽日也罢。总之,当时的清朝是一个女人说了算。
于是,以推翻皇权为己任。驱逐清朝统治者为政治目的‘同盟会’;还有支持皇帝的统治地位,主张君主立宪的保皇党,在日本胜利会师了。当然,在国内,他们的身份都是通缉犯。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时候如果能够合作。势必会获得更加强大的力量。
不过双方并没有打算互相妥协,反而发动了争夺华夏留学生的战争中。胜利的一方。将获得政治上的莫大荣誉,并积聚大量的人才。而失败的一方。就只能灰溜溜的离开。
政客们都知道,单打独守是没有前途的,想要发展壮大,就只能拉帮结派。以保皇党首位的梁启超等人,主张皇帝没错,错的是制度,只要制度完善了,华夏一样能够成功,这种说法有很多人支持。毕竟皇权虽然没落了,清政府的名声已经声名狼藉,但参照英国、德国和日本,这种说法还是非常有市场的。总所周知,这些国家都是君主立宪,也是世界一流的列强。
可孙大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不这样看,认为华夏最大的问题就是皇权,因为满清的皇帝,不能代表华夏的根本利益。
双方在皇权,这个问题上激烈的辩论。
在国家孱弱,民族有覆灭的威胁的时候,连义和团运动都能当成救国的良药,更加激进的一方显然更有优势。
作为双方的机关报,《民报》在节节胜利,不断的压制了保皇党机关报《新民丛报》的生存空间。实际上,两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