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通缉犯。在清朝的时候是‘乱党’的身份,很多‘国党’的成员穷其一生的努力才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可最后他们发现,自己还是‘乱党’的身份。
导致了‘国党’虽然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但凝聚力却越来越低。
广州发生的兵变。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国党’的成员越来越不相信孙大先生说的那一套,不少人甚至觉得孙大先生已经没有了成功的可能。
越来越多的‘国党’核心阶层开始走上了两个极端的道路,不闻不问,隐退出政坛,这是一种;而另外一种,就是虽然披着‘国党’的标签,但已经彻底和‘国党’没有了瓜葛。
试想,在如此局势之下,孙大先生对于王学谦的异军突起,会有多重视。
第一天下知。这是毋庸置疑的。
以前的孙大先生就是这样的地位,可在王学谦跳到明面上之后,他发现王学谦不停的拉拢知识界,用演讲、写文章等手段,很可能在不久之后将他的第一身份抢走。
孙大先生的性格,并不是那种非黑即白,动不动就要人表明立场的极端自负的人。更多的时候,他将自己摆在平常人的位置上,所以他在第一时间并不是扭曲王学谦的影响力,也不是想着如何诋毁这么一个政坛新人。而是想要更多的了解。试着沟通,双方合作的可能。
既然这样,就需要派人过去。
当然,最理想的是他亲自从上海去一趟浙江。不过在一切都没有明朗的时候,他是不会启程离开上海的。
原本他是准备派宋子文亲戚跑一趟杭州,可惜,宋大公子对于他这位姐夫已经失望透顶,并没有答应下来。
在他眼里,‘国党’甚至连乌合之众都称不上。
注册人数很多。但大部分都不关心,也从来不参加‘国党’的活动,属于人多势众,但总是在关键时候缺人的尴尬境地,甚至还不如帮派的小混混来的齐心一些。从同盟会算起,常年处于经费紧张的境地,甚至连机关报的办刊费用,都磕磕绊绊,如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