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台上风趣了用故事表示了对大会无比愤慨的外交官的脸上,带着一种急切,眼神一个劲的对顾维钧的方向看着。
顾维钧一抬头,看到王学谦对他打眼色,立刻站起来。
出乎所有人意外的是,并非是迎接‘英雄’的归来,而是低声对王宠惠等人说道:“我们走!”
走!
大会刚刚开始,就退场。这种豪放的外交手腕,在民国外交史上绝对是绝无仅有的。就算是在巴黎和会上,民国的外交团也是处处被列强紧逼,但还是试图通过努力改变民国的战胜国地位,而左右奔走,并没有放弃努力的打算。
在国际外交战场上,民国的外交官向来是以好脾气著称的。
可是一旦从会场离开,那么已经代表了民国政府的立场,决不妥协。
对此,顾维钧也是毫无办法,如果继续留在会场,王学谦说的一切,都将会成为个人情绪的宣泄,甚至有不被民国政府认同的嫌疑。那么,现场营造的气氛,可民国坚定的外交立场将会被破坏,最后还将回到只能将西方放在美国人和法国人的身上。
但此一时彼一时,情况改变了,策略自然也要改变。
九国会议,变成了八国会议,哈定总统作为东道主,似乎根本不在乎这样的结果,会给他的声望带来什么不良的结果。反而不经意的看了一眼英国外交代表团的方向。
亚瑟?贝尔福是一个传统的苏格兰贵族,血液里流淌的都是决不妥协的性格。
面对小小的民国,竟然在大会议开始,就将矛盾对准了英国(当然这只是他的认为),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他站起来,浓密的大胡子抖动着。显然已经到了盛怒,即将爆发的边缘:“诸位,民国代表团草率的行为,应该被严厉的制裁,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如果这是一战之前的英国外交大臣,或许在场的各国外交官们会认真的听取建议。
但是现在,英国人的话不好使了。
日本代表团沉默不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英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