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迥异的看法和解决方式……孔子从不谈论‘天道’而重伦理,有子贡所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你觉得,若是孔子,尽信于师长,循规蹈矩,就如尽信书之言,今日,还还会有孔夫子吗?
我随波放纵自己与不再学习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老师重利而不重义,我清晰的记得在初中的一节语文课时,在学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刚谈到小姑娘在火柴光中看到了自己的奶奶,然后老师便讲到了想象力,接着她用粉笔在黑暗上胡乱的画了几个圈,让满堂的学生去联想看到了什么。
一位成绩好的学生,举手发言说自己看到了面包、蛋糕、鸡腿等等,我看着黑板上的圆圈,开口说了一句乱七八糟,也就是这一句话让这语文老师怒火中烧,愣是罚我抄了一百遍课文。
我可以肯定的说,那位举手发言的同学,百分之百没有看到她所说的东西,她那般说,只不过是顺从老师罢了,用通俗的话来说便是拍马屁,不得不说她成功了,而我却因为这件事慢慢的有了些感悟。
往后的日子里,我试着在每一位任课老师的课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可结果却换来了惩罚,唯独那些随从老师观点的人,不是当了班长就是当了学习委员,这样的学习,我不要也罢。
如果要说人心的虚伪与阿谀奉承是从哪里学会的,我想毫无疑问这些老师便是罪魁祸首,是他们教会了学生学会去奉承,用虚伪的看法来符合老师。
我想古人对师者的理解与称呼远远超过现代人,古人对师者的称呼为‘师尊’,而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直到近代才被学生用来称呼学校里的教书匠,至于他们能不能担起这个名称,我想他们自己心里也应该清楚。
那些我曾经的同学,老师说的就真的全部都是对的吗?你们当初昧着良心符合老师,就真的不觉得自己可悲吗?
老师只是我们灵魂的导师,只是替我们指引一条道路,或者是方向的人,却不是我们的标准,而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