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连蔓儿明白,这肯定是离家的这段时间,五郎度过了每个少年都必须经历的、尴尬的变声期。
一家人相见过,并没有立刻进门,而是先来到了御赐牌楼底下。牌楼底下,已经摆设好了香案,五郎和小七先后拈香跪拜,然后一家人又一起跪拜了,才进了宅子里。
进了宅子,依旧先拜过了圣旨,表示连家有今天,始终不忘皇恩,感念皇恩浩荡。
前面报喜的人已经安排了人招待,五郎和小七都去换衣裳,这期间,小喜和小庆进来给张氏、连蔓儿磕头。
五郎和小七高中归来,看样子这段时间都被照顾的不错,张氏当然高兴,让两个丫头起来,各自赏了一个尺头,一个荷包,至于跟随五郎和小七的其他人,也各有丰厚的赏赐。
等五郎和小七换过衣裳,一家人才都在屋中坐下叙话。
许是离开的久了,又一直在京中跟随鲁先生历练,五郎的官话说的越发的好了,不带丝毫辽东府的口音。只是话说的多了,在连守信和张氏的乡音影响下,五郎才慢慢的拾回了乡音。
“……今年的考题并不难,就是偏重实务,那些只闭门读书的就吃了亏。多亏这两年在外历练,有良师益友,胜过十年苦读……”五郎先告诉大家乡试的情形。
“哥,幼恒哥这次考中了没有?”连蔓儿剥了一个蜜桔,一半给了小七,另一半递给五郎。她一边问五郎,又一边去剥石榴。
“幼恒哥也中了。”五郎就道。
“嗯,幼恒哥还是跟我们一起回来的,到县城才分开。”小七就接着道。
“王小太医这次考了第几?”连守信就问。
“……考了递二十名。”五郎就如实答道。
张氏和连守信都点头。
“上回他是跟五郎一起考的那啥生员吧,比五郎考的好。这回……不管咋地,中了就好。”连守信和张氏都道。
王幼恒这次没有五郎考的好。
“……幼恒哥这两年杂务太多了,真正能沉下心来念书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