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别人,总不能耽误了学堂的事。”连守信想了想,就道。
“也只能这样了。”连蔓儿就道。
“这个事,我还得跟你三伯好好说说。”连守信沉思着道,“当初我跟他说了,一百套桌椅,都给他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学堂的事不能等,也不能让我三伯为了打这些桌椅就拼了命。再说,就算拼命,他也打不出来那么多套桌椅。”连蔓儿一边将收拾出来的衣服一件件叠好,用包袱包上,一边慢条斯理地道,“咱家但凡有木工活,都是先可着我三伯。可咱家活计多,他一个人不可能忙的过来。以前就是,往后也还一样。”
“我三伯人家也不是就指着咱们一家,人家另外也有活计。”五郎也说道。
“我三伯那人,也通情达理。这是没办法的事,他要是愿意,往后咱家再有活计,还是先可着他。”连蔓儿又道。
“行,这事我跟他说。”连守信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个理,就点头道。
连蔓儿所言非虚,自打她们要开办学堂的消息传了出去,这十里八村很多的人都动了心思,想着提前给孩报名,免得到时候进不了学堂。而这些人中,有相当的一部分并没有存着科举的念头,他们目标明确,就是想来学堂念书习字,再学一学数算,以后好在连家的产业上得一份好差事。
能够进学堂,学成了本领,即便不能在连家的产业上当差,到别处去,也能找到更好的、挣更多钱的差事。
赵家村的赵木匠家有两个挨肩的小,大的虚岁十二,小的虚岁十岁,就是存着这样的念头。赵木匠托人找来,愿意做工代替两个儿的束脩。
连蔓儿也打听到赵木匠的口碑不错,在赵家村颇有人缘,那两个小有些淘气,品行却没差,也就答应了。正好有桌椅这个活计,连蔓儿就分了三十套的桌椅,给赵木匠去打。
赵木匠要用做工代替束脩,本说打桌椅不要钱,连蔓儿没有答应。赵木匠家人口多,就是靠手艺吃饭,三十套桌椅,由赵木匠和他大儿一起打,也需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