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除了留种,他们也舍得吃。
“刚才沈六爷拿了两箩筐地瓜,那大概有一百二三十斤。沈六爷给留下了一百二十两银子。”连守信说道。
当时沈六给银子,在场的人都看见过了,即便连守信不说,大家伙也都。
“老四,你这地瓜,是打算卖一两银子一斤啊?”老金就哈哈笑着问道。
“老金大哥,别说一两银子了,二两、五两、十两,他别人想买也得买的到啊。”连守信也就笑着道。
众人听他这么说,分明是要抬高地瓜的价格,有的就皱了眉头。
“……咱把话说在头里,不管以后地瓜的贵贱,现在要买地瓜,就五十文钱一斤。一家一户,咱也不多卖,要限着量。这也就是为了让大家伙都能买到手。现在地瓜少,能明年大家伙种的多了,那就敞开了。”
“……这地瓜买暂时自家吃也好,留着做种也好。咱还有一句话要说在头里,就是这地瓜,买了,不能加价转卖。我把地瓜的价钱压这么低,也就是咱们乡里乡亲,想让多点的人家能种上、吃上这地瓜。咱这就是个……”说到这,连守信敲了敲的脑袋,就扭头去看连蔓儿。
“君子协定,爹,咱这是君子协定。”连蔓儿就笑着道,“就是得算数,这一屋都是体面人,得讲究信用。这是我哥从书上学的。”
“对,这就是君子协定。大家伙要是同意,这地瓜咱就卖。”
有沈六爷在前面做着榜样,这些人以为连守信要狮子大开口。可连守信却将地瓜的价格定在了五十文钱一斤,那有皱着眉头的,也舒展开了。
连守信将话都说的很通透,而且句句落地有声。
“老四,老哥哥我没看你,好,是个有担当、心正的汉子。”老金就又哈哈地笑道。
“……都听说这连四爷性子绵软啥的,你看人家处的这事,这是响当当啊。”就有人小声议论起来。
“是个正人。”
“这做事一板一眼地,也怨不得人家能把日子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