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分家,这不是我爷提出来的吗?”。连继祖插话道。
“要是老爷子坚持分,那就好说了。”连守仁两手握在一起,手指头轻轻地敲着手背。“那咱就顺着老爷子。”
一家人谁都没,只有一股名为喜悦的气流在他们之间来回传递着。
“他爹,这分家,你估摸着,咱能分到些啥?他爷和他奶是跟着哪一股过?”古氏又问道。
“家里的都在明面上,分啥不分啥的,谁也背不过谁去。”连守仁就道,“老爷子和老太太……,身子还都硬实着,我看,他们愿意过的面儿大。”
所谓面儿大,是三十里营子这里的土语,就是可能性大的意思。
古氏轻轻地吐了一口气。连守仁的目光就转了,落在古氏的脸上。夫妻俩交换了一个眼色,他们这是想到一处了。
“他爹,话是这么说,可咱还得往细里想想。他三叔那边估计是没啥,可他二叔那人最赖,还有二郎,说起来这事就是她闹的。咱得多想想,要是他爷和他奶现在就要归一股,那咋办好?”
所谓的一股、一股人,也是三十里营子这边的土语,指的是一房、一房人。比如在连家,从连老爷子往下,连守仁这一房的人就算一股。
古氏所说的连老爷子和周氏归一股,就是说这两人和哪一房人过日子,归那一房人抚养。
连守仁就沉吟起来,这个年代,若是分家,父母一般都会跟着家里的长子。要不然,长子就会被人指摘为不孝。
如果以后只是依附着连花儿做个富家翁,这还罢了。如果以后他要出仕,那这不孝的名声是万万不能有的。
连守仁有些头痛起来。
“你有啥法子没有?”连守仁就问古氏。
遇到这种情况,连守仁习惯询问古氏。当然,这不是说古氏就当的了家,这最后做主的人还是他。
“要是不分家,这话我就不好说。要是分了家,我打算着,先得把继祖送县城去。那有好书院,继祖在那念一天书,比在镇上念一个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