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卖?”张氏问道。
今天蒸了八十个馒头,卖掉六十个,包子蒸了五十,卖掉四十个。
“馒头做九十个吧,包子就做四十个。”连蔓儿想了想,就道。
“今天八十个馒头,剩了二十个,准备九十个,是不是多了?”张氏就道。
“应该不多。”连蔓儿道,“今天没人咱开早点铺子,有这种馒头卖。现在了,买的人肯定多。”
张氏想了想,是这个理。
“那就预备九十个,就是剩下,咱个吃,也不浪费。”张氏道。
“那包子不多准备点?”五郎道。
“不,就四十个。”连蔓儿对这件事态度比较坚决。包子和三和面的馒头不一样,那些最大目的是吃饱,稍微兼顾吃好的人是不会买他们的包子的。买包子的人,都是想吃好的。
所以包子用的销售方法也应该和三和面的馒头不一样。
每天就四十个,先到先得,来晚了就没得吃。物以稀为贵,提高包子的身价,慢慢地做出口碑,再增加产量。
一家人听着连蔓儿,有的地方不是很懂,但是这些日子以来,在做生意方面连蔓儿几乎没有过,大家已经习惯了听她的。只有五郎和小七听的分外认真。
等将都准备妥当,天早就黑了下来。
“我今天晚上就在这睡了,你带孩子们吧,早上再来。”连守信就对张氏道。
“我也留下吧。”五郎也道。
店里确实需要人守夜,张氏也就没有反对,带着连蔓儿、连枝儿和小七回老宅睡觉。第二天依旧是天没亮,一家人就起来了,稍微梳洗了一下,直奔早点铺子。
又是一的忙碌,这次关店的比昨天早。
九十个三和面的馒头,卖了八十个,大骨汤卖了四锅,稀饭卖了一锅,四十个灌汤包子全部卖光。
第三天、第四天,一家人做的越来越顺手,连记早点铺子的生意也稳步增长。
这一天,又是关店盘点的时候。连蔓儿算了算,这一天的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