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地方相隔真的很远啊!中间还隔差不多有千里!可朝廷竟然就这样安排了。
孟子方也同意这样的安排,毕竟项瑾算是因为自己而死,虽然是我不杀伯仁,但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推卸不掉的。原本在这样的心态下,孟子方是要主动去榆林的,但被马文良按下来,并给了他这样的一个方案,就是要他兼任榆林知府,也就是让他身上多挂一个牌子,不要当真到榆林去的,就是去,也可以在鞑子扫荡之后,过去瞄一眼走人就可以了。
马文良可不想自己看上的未来内阁储相就这样死在榆林,要不是看着他将来有可能也入相,自己不会这么帮着他,还把自己家堂妹也给他做妾,也正是因为马家从自己之后,竟然找不到能入仕的人,只好用姻亲的办法了,这样自己家族也不至于在自己出仕之后,就没有人关照。官场沉浮,万事只有早做准备才会让家族一直昌盛。
孟子方不但觉得自己应该对项瑾的死负责,在得知项瑾的妻儿回到老家荆州之后,也派人过去找到了他们,也亏得孟子方派人前去找了,青瑶派人把他们送回家,也给了两百两的银子安身之后,就离开了。
谁知道流寇会扫荡到他们老家,把他们这里扫荡的干干净净,要不是看出项瑾的妻子鼓着大肚子,这些流寇甚至会把项瑾的遗孀也扫荡走,这些流寇早已不是那些为了一口饭的流寇,而是开始逐渐合并,强大,也开始出现响当当的流寇首领。
他们真正挂起造反大旗,也开始扫荡途径的所有富户,士绅,连这些富户,士绅的妻女也被全抢了做自己的女人,他们这些流寇已经不再满足于一口饭了,他们追求更多,比如权力,比如金钱,比如美人!这些他们都要!
而项瑾的老家在当地算得上是士绅,尽管项瑾在京城提不上筷子,但在这些穷乡僻壤的地方,还是算士绅了,谁家能出一个进士,那是被全乡都津津乐道的,也是本地都引以为豪的,当然会有跟着而来的田地,官人名下的田地是不收赋税的。那项瑾老家在当地当然算得上是士绅了。当然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