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2.化道(1 / 6)

1322、化道

好歹也是挂名自家地球百家之道创始人身份的,刘浩几乎一眼就看出了方运化身演示的儒家进阶道路,因为这本身也是儒家修士自身修养,乃至于自身‘心’的认可和坚持。

就好比一个儒家修士,想要凝聚自身的‘仁’道化身,就必须对任道有着自己的一份理解,理解掌握了之后,必须在自己心中形成独属于自己对仁之道的坚持;

因为如果你自身都对此表示怀疑,那也不可能将自身的‘仁’道凝聚出化身,也意味着你在‘仁’之道之上失去了机会。

反过来,理解、掌控、认可、坚持,就代表了你拥有这份机会,但凝聚依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不可能如方运那般,本身阶位就已经很高,对各道的理解也已经十分的精通。

最初之时,就好似点燃自己这一道的神火一般,虽其中光亮也只有一只小小的蜡烛那般,可随着你对此道的越发精通和坚持,这份光亮也会越发璀璨,并最终凝聚而出。

他对修为有着不小的要求,但又不是非达到某一个修为阶位不可。

举一个例子而言,哪怕是一个秀才,他对仁之道有着自身的理解,并一生坚持踏行,他也同样有可能将此凝聚而出,只不过这个几率小之又小而已。

这是对‘知行合一’的最大挑战。

好在并非儒家学子就必须凝聚‘仁义礼智信’五大化身,根据自身对儒家经义的理解和掌控,取其一或者取其数个凝聚,也同样可行,也不会对其他造成影响。

就好比仁之道,并非所有的儒家学子都对此认可,又或者说很多儒家学子本身已经不可能如孔仲尼那般纯粹;

百家混杂的时代之中,哪怕他们很想坚持,但内心之中‘仁’之道,同样被很多人认为并非最好的解决方案。

就现代社会之中,但凡出事,你和人家讲道理,根本不如和人家讲法律,因为前者往往会让对方觉得这事算不得什么,也乐意和你胡搅蛮缠,这对你践行自身的仁道本身就是一个非常

最新小说: 三岁奶团下山:绝嗣皇帝爹有崽了 大乾边关一小卒 抗战:天下第一孔二楞 抗战之这个杀星才9岁 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 归流 空降1630 顶级大昏君 我不是袁术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