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而外部的则是软金属,在炮弹出膛后这层外部的软金属就会脱落,只留下一根钨合金继续前进,以获得更高的初速,而更高的初速就代表着更强悍的穿甲能力。这种脱壳穿甲弹配合上中国特有的钨合金弹头,穿甲能力足以横扫现役所以坦克的正面装甲。次口径穿甲弹在世界范围里也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了,德国、美国、英国等都先后研发出来并服役类似弹种。
不过他们的次口径穿甲弹暂时都是属于外壳不可脱落的穿甲弹,德国人那边虽然也研发出来了次口径脱壳穿甲弹,但是他们暂时还没有大规模投入应用,而且他们也得不到大量的钨矿用来生产穿甲弹的弹头。
不管是德国还是美国又或者是英国苏俄,他们的次口径穿甲弹配给量都是非常少的,一辆坦克里只有两三枚备用而已,平常时候都是使用传统的被帽穿甲弹。而中国呢,由于不用担心钨矿,所以这钨合金制造的次口径脱壳穿甲弹数量比较多。
在穿甲弹这一项上,中国拥有比其他国家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中国有着大把大把的钨合金来浪费,这年头钨合金可是非常贵的,而中国几乎控制了全球百分之95%以上的钨矿产量,并在在战争期间又是严格控制钨矿的出口。这就导致了其他国家里的钨矿严重不足,别说用来当做穿甲弹使用了,连工业应用都严重不足,而中国呢钨矿不缺,这才可以奢侈的大量采用钨合金作为穿甲弹使用,这种行为在其他国家看来完全就是败家子的行为。
中国陆军应用次口径穿甲弹实际上已经是1941年中俄战争时期了,那个时候采用的是外部的软壳不可脱落的次口径穿甲弹,过了了两年后就是研发了姓能更为优越的次口径脱壳穿甲弹。如果说再进一步的话,那就是现代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了。
当次口径脱壳穿甲弹、105L50线膛坦克炮,SV700柴油发动机这些子系统整合起来成为T18坦克的时候,就使得了T18完全已经是脱离了二战时期各国上技术所能够达到的临界点,某种程度上来说,T18坦克的姓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