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来缓解民众对自己读才的反对,现在嘛,还的加上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
而这些成就也是当代中国人所无法忽视的,尤其是社会中坚的那一代,也就是跟随者陈敬云一路走过来的那一代,这些三四十岁左右的人几乎亲眼见证了中国崛起的奇迹,而这种奇迹让他们兴奋,狂喜的时候也就选择姓忘却了陈敬云读才的本质。
如果说这个中国哪一个群体是对陈敬云读才最反感的话,那么肯定是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社会精英,这里头说的精英是指那种接受过高等文化教育,有着国内大学或者国外留学学历的那种,军方中的中层将领、文官系统中的大量中低层公务员、经济体系中的中坚角色。这一群人是对陈敬云读才最为清楚的,也是最为反感的。
其他的群体中,年轻人嘛不用说了,年纪还轻的他们恨不得把陈敬云当成神来拜,不管是辛亥年还是建国初期又或者是三十年代甚至现在,其实陈敬云最为坚定的拥护者并不是某个阶层的社会群体,农民或者工商之类的,他最为坚定的拥护者是十三四岁到二十五岁之间的年轻人。如果陈敬云需要,他完全可以在这个年代发起一场年轻人主导的文化小革命。
谁没个年轻的时候,十五六岁的男孩子总是热血的,在学校了被那些陈敬云的各种各样伟大事迹洗了脑后就变成陈敬云的坚定拥护者了,然后发誓为了陈敬云而读书……
当时间逐渐过去,等他们不再年轻了步入中年的时候,那份热血就没有了,所思考的更多是利益得失的问题。
而说到利益,那么就可以回归到我们先前所说的那个社会中坚群体中去,那些社会精英们绝大部分也都是年轻过的,当年也是跟在陈敬云后头口水横飞的喊过“华夏复兴万岁!”而现在年纪大了,没有了热血,自然而然的也就对陈敬云常年挂在嘴边的华夏复兴没有了热情,然后很自然的就是发现了陈敬云的读才行为。
但是对陈敬云读才行为的反感就代表着他们反对陈敬云吗?
不是,人啊,总是矛盾的,当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