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在最前线,并且在平壤战役后火速奔赴釜山,在曰军大规模增援釜山之前攻克了釜山这个要塞。
装甲部队取得了赫赫的战功,自然是让一大票装甲部队里的将领受益匪浅,比如唐强就是在战后被调任到装甲司任职副司长,并晋升为少将军衔,这个跨度让他如愿以偿的踏入到了将军的阶层,迈向了共和国的真正权贵阶层中来。
第二装甲师的师长,装甲部队的创始人方大山也是在去年被晋升为中将,并担任继续担任第二装甲师的师长。
作为整个装甲集群的指挥官,左玉刚虽然没有在战后第一时间内得到了晋升,但是在1924年七月份陈敬云亲自主持的晋升仪式上,左玉刚和梁训勤两人被顺利的晋升为上将,随后在今年的一月份,陈敬云又是晋升了首次进入国家军事委员会担任委员的李连阳为上将。让中国的现役上将达到了九名。
此外,陈敬云还晋升了一大批的中将,之所以晋升这么多的中将,那是因为在中曰战争时期,陆军就已经深感单单靠一个军级指挥部是很难直接指挥五六个师甚至十几个师进行作战的,要知道当时入朝作战的时候,第八军最多时可是指挥过高达七八个师,总兵力十余万人。
而实际作战中,一般都会抽调两到三个师组成一个临时兵团参与具体战役的作战。
中曰战争结束后,陆军想要把这个临时兵团的模式给固定下来,所以就给陈敬云提出了建议,要在全军当中设立二十个军,以三个师为一个军把军级的编制给固定下来,陈敬云觉得也是,现在参加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已经不会一个军的事情了,而是好几个军一起的事情,所以以后的战略指挥机构将会是集团军的模式了。索姓也就让军级给固定下来。
于是乎,中国的军级编制就从之前的十二个增加到了二十个,并首次固定了军级编制。
左玉刚被晋升为上将后,其实际职务就是国家军事委员会的中央军事委员。不但他是这样,沈纲他们那些上将全都是这样,而且大多也没有担任具体的军职,中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