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亲娘舅家。光是冲这一点,我就服他。其实这样也好,郑太尉固然是我们眼中的外戚,但当杜家出了太子妃之后,东阳侯府与沪国公府,也算是外戚了。无论是不是忠臣,外戚权柄过大,威望过高,确实不是好事。”
文怡听得欣喜:“既如此,你就不必再担心了,我们只管做好自己的本分。此去康南,可不是去享福的,你还有重责大任在身呢”
柳东行笑着握了握文怡的手:“我知道,所以京里的事,我以后就不管了。”
心下大石终于放下了,柳东行开始把心思都放到祭祖一事上来。柳家因族长长年在京城,又不比顾家长房,还有子嗣留在乡间料理族务,因此为了每年祭祀方便,就在京城学士府里建了一所小小的祠堂,供奉柳家先祖。当初柳东行分家出来时,就曾经开过一次祠堂,但不过是草草了事,这一回祭祖,却是前所未有的隆重其事。
柳家开祠堂为柳东行一系正名的消息,也很快就传遍了京城内外,世人虽早有耳闻柳学士有一亲侄,彼此不和,也曾听说柳学士生母姚氏虽是皇后娘家族女,在柳家却并非元配嫡妻,但对柳东行的身份,始终是不清不楚的。即便有传言说柳东行之父才是柳家嫡长子,柳复乃是庶出,别人也都半信半疑,毕竟姚家在京城久负盛名,平白无故,怎会将嫡女嫁给一个普通进士为妾呢?
但如今圣上下旨,公然褒奖柳东行的祖母柳容氏,情况又不一样了。圣旨上可是白纸黑字写明了容氏的身份,乃是柳老太爷的元配正室,上至公婆,下至子孙,都是何名何姓,字字句句写得一清二楚,无人可以质疑。加上柳容氏受褒奖的缘由,也在旨意中说得清清楚楚,她在明知要守寡的情况下,仍旧为了报答柳家恩义而嫁入柳家,在夫婿另娶新人、赴任在外时,又一直本本分分地侍奉婆母、教养子嗣、照应族人,广受乡邻好评。容氏的一生,并无可挑剔的地方,相比之下,姚氏太夫人的贤名却要逊色许多,即使是在她娘家所在的京城,别人夸起她来也不过是泛泛而谈,若不是有个位高权重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