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胡金全那帮人。柳东行虽没有明说,但来往得多了,驻军所的人都心里有数,还有一群身份不明的人士在康城负责平息藩王叛乱,而且这群人极有可能是奉了京里的密令来的。他们久在偏远之地,头一回跟这种来历神秘又手段通天的人打交道,都有些小兴奋,觉得只要自己没犯什么大错,就不会有人昧下了自己的功劳。而这名后发言的百户,甚至已经提出一个可以拿去搪塞郑太尉的理由了。
然而,柳东行却心知事情没那么简单。通政司固然可以直达天听,但他们终究只是一个办事的衙门,无力干涉皇帝与太子对政事的处置手法,更不凑巧的是,眼下皇帝病了,大部分的政事都是由太子做主的,而郑太尉恰恰是一个有能力干涉到太子决定的人。柳东行拿不准,在这种关系到功劳归属的事务上,太子殿下是会偏向他们这些在底层办事的小武官,还是偏向他的亲舅舅。
柳东行抬眼看向一众下属,语气已经恢复了平静:“青州距离康城不过两天的路程,若是日夜赶路,只怕用不着一天半就能到了。郑太尉的军令从下达到转至我手中,已经过去了两日,你们以为现在郑太尉会在哪里?”
众人的脸色都有些灰败。他们熟知本地道路,明白柳东行的意思。若郑太尉在下达命令不久之后便起程前来,只怕再过不到半天时间就能到达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手脚,能顺利瞒过去的可能恐怕不大。只是众人明白归明白,心里却仍旧有不甘。
柳东行叹了口气:“大家也不必太沮丧了。我们已经搜了两天,每个角落都搜了三四次,仍然一无所获,就算再让我们多搜一两天,也未必有结果,反而平白得罪了郑太尉。虽说我们并非他手下的兵,但如今他奉命平定藩王叛乱,便是主将,我们都只能从旁辅助,若惹恼了他,他只需一句军令如山,便能处置我们,那即便事后朝廷责备了他,我们也吃过大亏了,岂不冤枉?放心吧,我们捉拿了郑王的大批亲兵,这份功劳已经跑不掉了,送往京城的奏报前日就已经出发,为防路上遇险,信使没走青州,是走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