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于淮西军中整备的时候,远在临安的南宋朝廷也有一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变动,废尚书左、右丞的官称,以左仆射和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宰相,仍由我父亲担任,将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改为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却是让秦桧老贼占住。
另整改六部,与我有关的自然是兵部,废三班院以及审官西院,其所掌的军事政令,武臣铨选等权力并至兵部行使,自此兵部掌握民兵、弓手、厢军、蕃兵、剩员,武士校试武艺,及少数民族官封承袭等事。算起来我这个兵部尚书手中的权力是又涨了,不过考虑到秦桧升任副宰相,而父亲职权没有大变动,我父子二人与秦桧的朝中势力仍是均势,这让我不得不佩服赵构的用心良苦。
撇开朝廷那边不提,父亲为相多年,根深蒂固,便是秦桧如今得势,也不会动摇到父亲的地位,毕竟苗刘兵变时赵构的命都是父亲救的,赵构对父亲还是挺信任的。我现在要忙得是军务,淮西军如今有七万余人,加上蔡州,颖州两地合计另有五万多厢军,厢军虽然上阵打仗不行,不过看家护院,维护下地方治安还是可以的。
自我参军令下不过五日,强弩兵的人选就挑选好了,还超额完成了指标,本准备招募五千强弩兵,结果硬是挑出了八千多人能开三十六均的硬弩,说起来还要得益于我那一套什么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之类的新式训练,人多不是问题,是好事,不过弩的数量就是问题了,还好工匠是现成了,就让那近千名工匠加点工好了。
“三哥,除了鹿角车,偏箱车外再多造些强弩出来吧,当然弩箭也要多造些,一百万支吧。!”
“一,一,一百万支?”张鑫显然被吓着了。
“嗯,照做吧,多一支箭就可以少死许多将士,对了,造箭支时候,不要一个人造整支箭,分成几拨,一部分专门做箭杆,一部分专门做箭头,一部分做箭翎,最后再由专门人组装起来,记住,事先做出几支样品来给我,让军中弩手挑出最合适的,然后按一个规格造箭!”